知己就是考生对自己的高考竞争实力,即德、智、体的综合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恰如其分的估价。怎样才算知己呢?需要掌握六大要素。
1、平时学习情况
何谓平时学习情况,也就是平时学习成绩与水平。了解与掌握考生高中以来的学习状况,主要是高三阶段尤其是高三下学期约五次调考、联考、模拟考的情况(各地稍有不同),这对考前估分填报和考后估分填报的考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一般说来,基础扎实、学习用功的学生,他(她)的考试成绩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特别的学习心得,考试成绩可能时好时差,处于中游状态且不稳定。一个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如何,大体上决定了他(她)的高考成绩在什么水平,哪些期望于自己子女的家长及某些期望于自己的考生,
会在高考时有出色的或超常的发挥,大多数都是不客观的不现实的,或者说不太理性的。每位考生都应该保持一份平常心,反而才有可能有出色的或超常的发挥。
这是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对极少数平时的学习成绩特别优异或参加竞赛获奖者来说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他们有的可以被保送至高校,也就是说不用参加高考;还有的可以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获得“通行证”后,至少可比该校其他同学高考总分低20分就可被所报的自主招生高校录取,有的高考总分仅达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就可被所报的自主招生高校录取,优惠可达50分以上;还有的可以获得加分投档的优惠(各地稍有不同,在后面优录政策中详细介绍)。
还需要提及的是,在考后据分填报志愿的15省区的考生中,可能有一些认为反正是志愿考后据分填报,平时学习情况掌握与否也就无关紧要。这其实是一种认识的误区。其一,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即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不一定就不会改变,据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年会发布的消息,“代表们建议志愿填报时间可否考虑考前填报的模式。考前填报志愿,由于考生本次高考成绩的不确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着重于本人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水平等因素,这就弱化了志愿受高考成绩的影响以及唯分数论,也有利于引导素质教育,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分布。”其二,各省市区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决定公布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一旦有所改变,尤其是由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向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改变,这种措手不及,对于不掌握平时学习情况的考生及家长的打击将是非常沉重的;其三,掌握平时学习情况是考生及家长的一个良好习惯,其主要作用在于,实现考生、学校老师及家长三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即考生根据平时学习情况自己推动自己,学校老师及家长掌握考生平时学习情况共同推动考生不断提高与进步;其四,考生掌握平时学习情况在进入高考总复习阶段作用也较大。
2、 高考估分或考分情况
何谓高考估分或考分情况,也就是高考成绩。由于我国的招生录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而在实际操作上,当考生在德育(思想品德)、体育(身体健康状况)上基本相同时,而这两项又比较容易基本相同(下面将作具体介绍),因此,择优录取,就主要看高考成绩如何,即高考的考分的高低、多少了。于是也就出现了,当高考总分或投档总分(高考总分加政策性照顾分)相同时,需要靠相关科目成绩的高低来作取舍的情况。由此可见,考分在录取中的作用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此,高考成绩是考生的高考竞争实力中最关键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环。
200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这样的: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吉林省共5省市是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贵卅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新疆自治区共11省市区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宁夏自治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福建省、广西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共15省区是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其中,分批次填报志愿的,以本科为划分)据分析,2006年也不会有大的变动。
对于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的5省市的考生,主要根据上面所介绍的平时学习情况,即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高三总复习时一模、二模、三模的成绩大体可以给自己的成绩档次定一个位。特别是有些省、市统一进行模拟考试后有个成绩排列,比如北京市各区每次模拟考试后都按本区考生的模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考生从而知道自己在本区中的位置,再根据本区教育质量在全市的排行情况,便能推测出自己处在全市(省)中什么水平,进而得出本人智育的竞争实力。
对于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11省市区的考生,正确估计自己的高考分数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主要依据。高考一结束,考生就应及时将自己的解答、得分利用参考答案进行自我评分。如何估算分较为准确?一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