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家教,问学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否都掌握了,学生说:“课本上的都会了,就是不会做题。”回来后,和同学讨论,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课本上的知识都会了,但是就是不会做题呢?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目前,我们都是数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所以这些观点都是站在学生角度考虑的,或许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或家长谅解】
1.学生“眼高手低”,看似会实则不会
课本上的很多定理,性质,或是例题的证明、解法都是许多专家经过自习斟酌后的结果,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常用的基本方法,在我们平常做练习或是考试的时候,对于很多题,我们都可以借鉴这些方法去解决的。而这些恰恰是很多学生容易忽略掉的。课前不预习,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看似听懂了,课后不认真推敲琢磨,实际上还是没掌握,还是不会。
避免眼高手低的一个方法就是认为把课本读的差不多的时候把课本合上,自己去做自我检查,看看是否能把这一节课上学到的所有知识点都能写下来,重要结论的证明是否都能自己证明出来。对于课本上的例题,把解体过程遮住后是不是自己能写出具体步骤来。这个方法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很是有用,一方面他可以帮助你检查出你露掉的知识点,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印象。我从高中到现在的数学研究生这几年来,一直坚持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我的数学学习很是有帮助。
2.不重视课本,以本为本很重要
当我在支教的时候,许多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数学不好,我该给我们孩子买什么辅导书呢?我当时产生的第一种想法就是课本上那么多题,学生是不是都会了呢?
课本真的很重要,不仅仅包括前面的基础知识,例题,还有课后习题,一章结束后的小结,总复习题等。许多学生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了课外辅导书上,甚至过分的去最求所谓的解题技巧。而对于课本上的一个简单的知识点都模糊不清,犹犹豫豫,那些所谓的技巧在考试中又能起多大作用呢?毕竟我们的考试不是奥林匹克竞赛,永远都是基础最重要,无基础何来技巧?所以我总会对我的学生强调,课本上的所有的题一定都得会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去做一些练习。
3.盲目做题,不会总结,不知思考,不懂怀疑
遇到不会的题,老师可以帮你解决,你这道题会做了,那么在遇到一个同一类型的题,是不是会做了呢?很多学生只是在追求某道题的解法,当老师把这道题的思路,方法说出来的时候,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所以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回总结方法,当然一个好的老师会在讲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方法的能力。另外,学生也要会思考,遇到问题多想想,我要求什么?我知道什么?这些首先要搞清楚;其次,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我要去求的问题之间是否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我能用到我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自己要去总结同一类型的问题,可用的解决方法或思路,当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的时候,是不是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决?或是我们的解题方法中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
学生在老师给你讲解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去问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要学会怀疑,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什么都会,永远不会出错,一定要弄清楚老师的每一条思路的缘由。
最后,从我这几年的数学专业教育的经历以及我参加高考,甚至是研究生考试的备考经历来讲,对觉大部分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大多时候付出与结果是成正比的。我不否认你是天才,但是没有付出,我同样不会相信你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