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
能力目标:
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涉及光的折射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
教学设计示例
1、 引入课题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时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
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射在空气和水的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从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
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同学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者其他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不发生错位
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课堂小实验三: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弹一下感受。
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的深
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定义
(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86页的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那些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
法 线
入射光线
入射角
空气
界面
水
折射角
折射光线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比较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
E、让光线垂直入射,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的结果,写出板书
(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
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光源放入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
(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教学总结: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稍加介绍。注意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
【课 题】 实验分析光的折射;评估;交流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课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
【备 注】
1、 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 发现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