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看待负面情绪 2008年高(中)考成绩已公布,媒体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惋惜的新闻报道,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这些新闻事件的主人公都是在考试中失利的考生,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心理困境,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顺利摆渡这段考后调适期?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基本认识:考试失利,尤其在这样大型的考试中遭遇挫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产生失落、内疚、紧张、焦虑等情绪是正常的。 只要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考试的结果没有过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这种状态就是可以被理解的。我们应该相信大部分考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 但是,也有一些考生考试失利时会产生一些问题,情绪表现强烈,前面两个事件中的考生就属于这类人。人们通常都有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种是向外的。那个偷盗学校财物的学生,他没有在失败后作出客观总结,而是将他的失落和愤怒投射到其他地方,将本来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开。这是一种消极的向外处理方式。另外一种是向内的。因为分数过了提档线而未被提档,这个女生产生了一种背叛感,感到被欺骗,转而变成愤怒,情绪非常强烈。而她采用了向内宣泄的方法,竟然产生毁灭自己的愿望。 B 强烈反应因何而来 为什么众多考生中有些人会产生这么强烈的反应呢?徐勇医生谈到了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这些孩子的自我建立得不够完善和健康。任何失败都意味着失落,而失落产生的来源往往有两个:一是本来拥有的东西失去了,二是对自己的期望没有实现。自我塑造较为健全的人,他们有一定的应对失败和打击的能力,会从各个方面冷静客观地寻找原因,以此继续完善自己。而那些人格基础存在某些缺陷的人,他们会在挫折面前产生一种防御机制,比如逃避,用不当的甚至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宣泄情绪,以此来应对个人价值和自尊受到的贬低和打击。 失利考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消极应对失败:过度地玩电脑游戏,看电视,把自己封闭起来等。因为考试失败让他痛苦,他试图寻求其他途径转移注意力,回避痛苦,但消极的应对方式只会给他带来更大的伤害。 这时候,家长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或鼓励行为,比如带孩子外出旅游、运动,让他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鼓励他跟别人多接触,这样他会发现其实大家对他的态度都是积极的。 另一个原因是个人价值感不明确。这些作出过激反应的孩子,常把考试看得很重,其中有些人完全把外在的个人价值和考试捆绑在一起。徐勇医生提到,心理门诊中,有一些孩子考前就来求询,有的人甚至一次小考失败都会让他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从而自我价值感产生动摇。他们来抗衡这种念头的办法就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但是在这样焦虑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不成功或者更大的失败接踵而至,孩子自身意识不到问题所在,会寻找其他原因,导致错误地解释这个结果。越是这样,他越会觉得自己不行,很难振作起来,因为他把弦绷得越来越紧。 C 家长不是局外人 家长在孩子的价值感培养和自我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多独生子女家庭,有的家长常对孩子说:“你只要负责把学习学好,其他的都不用你做。”那么,倘若学习没学好呢,他还有什么能肯定自己的地方?社会发展步伐快,竞争激烈,但并不是只有学习成绩能衡量一个人。有结论说:在单一的评判体系中成长的孩子更不容易肯定自己。现代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面的,尤其是人格完善的人,以分数论英雄的局面已是明日黄花,被时代抛弃了。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多面发展。 D 需要了解的忌讳和原则 徐勇说,对于那些由高考产生了一系列心理方面问题的孩子,家长或许没有能力给他们专业的心理指导。但是若要避免不幸发生,所有考生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些忌讳和遵循的原则。 禁忌有三: ■不要去指责和埋怨孩子,更不要秋后算账,说“都怪你这一年沉迷电脑游戏,现在看到结果了吧”之类的话。在遇到诸如此类困难时,孩子心里最亲的,最可依靠的人就是亲人。如果这时候家长再来问责,孩子会感觉更孤立、无助,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这样真的会让他们没有选择。 ■高考失败的压力孩子和家长都在背负,但是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差,这时候大人应该承担得多一点。尤其一些付出较多财力、精力、全力以赴为孩子考试的家庭,孩子在考试失利后会产生内疚感,家长要关注这种感觉,并帮孩子消除它。也就是说,高考对你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也该问家长。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高考失败这样的结果有可能会比孩子更焦虑,更困惑,不知道孩子的未来何去何从。这时候,他们可能无形中会将这些情绪传递给孩子。有的家长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