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奥运冠军故事教育孩子
【 发布作者 北京家教】
北京奥运会上,伴随着一块块金牌的诞生,我们记住一个又一个奥运冠军的名字:陈燮霞、王鑫、陈若琳、龙清泉、刘子歌、张娟娟、曹磊……这些奥运冠军的成功让国人感动,但是,更让人感动的是冠军背后的故事。媒体的深入报道让我们知道,在鲜花和掌声背后,这些奥运冠军曾历经了怎样的艰辛和困苦!
来自广东的陈燮霞奋力为中国队夺下首金,陈燮霞快乐得像个孩子,笑容绽放在她的脸上。但是,谁能知道家在广州番禺农村的陈燮霞,父母都是农民。1992年,9岁的陈燮霞被番禺业余体校选中,为了省2块钱路费,她的父亲硬是骑20公里单车,把女儿送到体校,其后又瞒着家人借钱供女儿训练,前后举债上万元。当王鑫和陈若琳获得女子双人十米台冠军时,远在武汉汉口的王鑫父母泪流满面。为了支持女儿跳水,王鑫父母在下岗后只能在夜市摆地摊,而小王鑫每次从少儿体校放假回家,都会跟着父母一起摆摊。
类似的经历,可以在很多奥运冠军身上找到影子。比如,郭文珺10年没有见过父亲、江钰源7岁就离开了家、龙清泉曾靠捡矿泉水瓶谋生。这些冠军或出自农村,或来自于困难的工人家庭。窘迫的家庭环境赋予他们特殊的成长经历;艰难困苦磨炼出他们超强的韧性和不屈的精神。
由此,笔者想到,学校和家长何不抓住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充分利用媒体报道的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给孩子上一堂生动活泼的教育课。
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一同观看比赛。当体育健儿摘取桂冠、国旗冉冉升起、国歌奏响之时,家长们可以趁热打铁,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奥运冠军们为此刻的荣耀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告诉孩子们这些沉甸甸的金牌是奥运冠军们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家长们可以事先上网查找一些体育健儿勤学苦练的故事。如跳水皇后郭晶晶的跳水生涯充满坎坷:5岁开始练跳水,15岁首次参加奥运会,曾连续经历了两届奥运会的失败,并且经历过骨折、视网膜脱落等身体的伤痛,但她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相信这些生动的冠军故事会让孩子们懂得,一个人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有所作为。孩子们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也要能承受痛苦,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通过奥运冠军的故事,孩子们会懂得这样的道理:一个成功的运动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胜不骄败不馁、自信和从容等品质。学校和家长可以抓住奥运会这个难得的机会,锻炼孩子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由于平时没有同伴,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普遍比较缺乏。家长们可以借奥运会这个难得的机会,帮助孩子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与孩子一同观看比赛,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只有相互信任、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奥运会很快就会结束,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却可以成为学校和家长教育孩子的长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