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物理大部分都是关于人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的解释。所以,是很容易学习,理解的。初中物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就方便我们学习了。这很简单但是大多数同学不会,知识盲目地背诵课本上的知识,这是死记硬背,不可取的。在这里归纳一些物理知识点。
一、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 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 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二、 光现象知识归纳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三、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 密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初中的物理是很简单的,就算一时学不好也不要气馁。平时上课要注意听讲,做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还要做练习, 这样才能学好。勤能补拙,努力就会胜利的。相信每一个读书刻苦的人都会去的好成绩,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