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给孩子讲述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偏偏听不进去?赵志毅认为,这与父母的“定位”有着很大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又不仅仅是老师。
不同于学校教师,父母是在孩子出生起就陪伴在左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记录在眼睛里。“家长自己要有教养,要明白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简单来说,在要求孩子前,要先对自己严格要求,然后通过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可以尝试愉快地分享:父母如果喜欢读书、喜欢听音乐,可以与孩子在一块儿,一起阅读、一起欣赏,潜移默化地给孩子起标杆作用,这是最好的家教。这种家教没有硬性的指标,比背多少诗、学会加减法都有用。
在对待孩子的兴趣爱好问题上,黄黎明认为,孩子的培养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特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看孩子的认识,特别是自己孩子的爱好,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家长要用童心看事情,用孩子的眼光看事情。
黄黎明指出,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有不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应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当下,大多数新家长都是独生子女,四位老人抢着带一个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如何化解隔代教育产生的冲突,黄黎明强调,养育孩子的主体是父母,父母要做好协调工作,统一全家人对孩子教育的认识。要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要制约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好的传统,比如孝敬,要传承、发扬,不适合时代的一些内容,也要及时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