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为何人
苗云辉(发表于池州日报)
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君子”一词可谓是源远流长。从《诗经》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可见一斑。“君子”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其内涵已远远超出了词语本身,其意义亦远远超出了词语的本源。它似乎成了人的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品质,成了一种被大众所期望的价值和要求。而这种价值和要求在不同的时代融合着不同的内容,阐发着不同的意义,指向着不同的意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君子”也应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但当今社会,君子一词意义的模糊性、运用的泛滥性和内涵的随意性使我们常陷入对其理解的被动、机械和迷茫当中。所以要想真正的理解君子一词的文化内涵,真正的服务于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明白、有必要清楚:君子为何人!
君子为何人?笔者从将从君子与小人,复杂与单纯,理想与矛盾和信仰与忠贞等四个方面加以简单的阐述!
谈论君子,我们不得不提小人。这不仅是一种思考的角度,更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有效的方法。虽然君子和小人不能完全相对来看,但就问题本身,通过君子和小人的比较,还是可以以具体、形象的呈现给予我们关于君子的理解和思考。
翻开古迹、文献和相关资料,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不胜枚举。比如《庄子》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谈的是君子交友之道;比如《论语》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谈的是君子的德行;比如《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谈的是君子关于财产的认知。还有诸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形,小人怀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等等都是关于君子和小人的经典论述。通过这样的论述,把君子和小人的言行操守进行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强烈的冲击。无须多言,我们就可以理解君子之最初的内涵。
笔者在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比较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男女性别的问题。对于君子之于男人,想必谁也没有什么疑问;而对于小人是否完全之于男人,就很难说了。由于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极为低下,在某些时期女人和小人其实是可以划等号的。因此对于出现的诸如“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这样的论述就不足为奇了。所以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今天的社会,君子是和小人相对的,但女子和小人却不是相同的,因为男女平等的观念使得当今的女子同样可以成为君子,同样可以拥有君子的言行和操守,同样可以赢得君子的美誉和名声。
通过君子和小人的比较来理解君子的内涵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受历史和条件的限制,我们必须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多维度来考察君子所呈现的含义的复杂性和深邃性。接下来,笔者就从复杂与单纯的角度来解读何为君子!
所谓的复杂,就是君子内涵的复杂性和边缘的模糊性。对于这一点,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纵观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君子一词非但没有随着朝代的兴替而断绝,反而显现出愈加顽强的生命力,愈加强大的生存力。这种生命力不仅在于其活力从未消退,也在于其自身发展的超乎想象。超乎想象的从民间到庙堂;超乎想象的从文人到布衣;超乎想象的从个体到大众;超乎想象的从眼前到永远。永远是化作精神的所在;永远是融入血液的坚守;永远是从不孤单的仰望;永远是代代相传的延续。永远的君子,永远的长生;永远的长生,永远君子的出现,君子的眼前,君子的来临。
来临在于其精神,在于其意境,在于其给众人超越世俗的希望和遐想;来临在于其意念,在于其坚持,在于其给予众人超越生命的美好和憧憬。这种憧憬由于其复杂而丰富;这种憧憬由于其丰富而多情;这种憧憬由于其多情而感人;这种憧憬由于其感人而永恒。
永恒不仅在于复杂,更在于单纯,在于复杂中单纯的归一,一如多变血型下不变的红色。这种归一就是君子最最真实、最原始的内涵所在。这种内涵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这种内涵不会因为世事沧桑而变质,它一直在坚守着,坚守着单纯的真善美,保持着纯真的无污染的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这样的单纯,才使得君子一词延续千年而依旧充满活力;正是由于这样的单纯,才使得君子一词历尽沧桑而保持着个性和忠贞。
这种单纯简而言之就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由此而延伸出来的君子丰富的内容其实就是对其的生动补充,具体说明,客观展现和时代表达。对于今天,笔者认为,“清华其外”就是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实用,拒绝虚伪,虚荣和形象工程;“淡泊其中”就是保持纯洁的内心,高尚的灵魂;“不作媚世之态”,就是要有个性,独特的人格,要保持为人的尊严和生命的真谛。
复杂与单纯,其实是君子历史发展的必然呈现,是一种正常的过程,一种正常的表达,一种正常的延续。而理想与矛盾才是作为君子本人所设身处世而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必然经历。
翻开历史,有太多的人无愧于君子的称谓。比如孔子,比如王守仁,比如李世民等等。其中以君子之人孔子最为典型。孔子之于君子之典型,不仅因为孔子举止具有君子之范,更因为其作为楷模的标榜作用和理论引导作用,是文化界和政治界的君子们所望尘莫及。下面笔者就以孔子为例,来谈谈君子理想和矛盾的问题。
由孔子对于君子的丰富论述中,可以获知其对君子的独特理解和重视。笔者认为在孔子眼中君子具有以下特征:至诚、坦荡、谦和、中庸!这可以说是孔子的理想,也是其对自身和弟子的要求,也是对世人的期望。这种理想虽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和个体性,但却不乏智慧所在。孔子在君子方面的理想,就是把人塑造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乎时代的人,一个保持个性的人,一个拥有能力的人,一个坚守自我的人。这样的人,品德要是高尚的,行为要是伟大的(对世界有意义的),影响要是长久的,个性要是独立的。这种人存活于世,才是真正的君子,才能真正的诠释人的理念,实现人的价值。
孔子关于君子的理想当然是好的,但从其理想中,我们很明显就能发现其矛盾性之所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自身和社会的矛盾,追求和时代的矛盾,个性和大众的矛盾,憧憬和生存的矛盾,坚守和世俗的矛盾。坦荡和中庸的矛盾,谦和和至诚的矛盾等等。总而言之,对于君子之言,理想和矛盾总是存在的。
透过孔子,再结合其他君子比如李世民(有人不把其列为君子之类),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理想和矛盾更大的存在。李世军一生想做君子,而且一直朝这样方向努力。作为一代君主,平心而论,其作为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和真正的君子至少是其心中的君子的标准还是相差很远。在李世军心中,君子应该是包容亲情的,但他为了成为更大的君子,而无奈的扼杀了自己这一层的的理想,这就产生了矛盾。诸如这样的矛盾在李世民身上不甚枚举,但最终笔者为何还要把他归于君子之列呢?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理想和矛盾的普遍存在性,才使得君子在面对时,必须拥有强大的内心,做出智慧的选择,舍小家而顾大家,舍小君子而做大君子。而在现实生活中,君子更多存在于默默无闻中,存在于简单而平凡的行业。对于这样的君子,我们需要坚守的就是君子的理想,处理理想中的矛盾,使自己有君子之心,亦有君子之行,也有君子之为。
最后笔者再谈谈君子关于信仰和忠贞的问题。君子是有信仰的,这种信仰要么来与自身,要么来与大众,要么来与顿悟。不管来自哪里,其信仰的内心都是高尚的,其信仰的灵魂都是纯洁的,其信仰下的行动都是君子的。笔者之所以把信仰和忠贞放到一起,不仅因为忠贞是信仰的补充,也是信仰的动力,更是信仰的表现。
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这其实就是它们的信仰,它们的理念,它们的坚守。坚守这份信仰,就是一种忠贞;坚守这份忠贞,就是一种信仰。
君子之于信仰,君子之于忠贞,君子之于自身。君子信仰真理,忠于美丽,源于善良。这就是君子的真谛,这就是君子的意义!
君子为何人?我们不妨看看身边,看看自己。因为身边总有君子之行,自己总怀君子之心。人人可为君子,君子可为人人,尤其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尤其对于这历史的最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