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王友文:本报记者
访谈嘉宾:
刘洋河:学生家长
王本中: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吕文清: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校外教研室主任
取消“加分”特长生如何脱颖而出
【本期话题】
日前,天津市教委决定,自2009年起停止对初中毕业生中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学科类特长生加分。许多学生、家长听到此政策后非常高兴,但也有人质疑,这样不利于在艺术等方面培养拔尖人才。
天津市教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天津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日臻完善,这为废除高中招生“特长生加分”奠定了基础。取消特长生加分是否有利于扭转应试倾向?取消加分后,学校教育应如何履行好培养特长生之责?记者约请有关专家共同探讨。
取消加分是“减负”关键性举措
记者:对天津市教委出台这一举措的看法,您是热烈欢迎还是不以为然?
刘洋河:作为家长我表示热烈欢迎。本来,特长生加分的出发点是想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但因为种种原因,结果还是回到以“分”取人。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在上小学,为了学舞蹈,每天下课后吃点东西去跳舞,回到家里还要继续做作业,往往要到晚上十二点才睡。想一想,一个正在发育的孩子睡眠不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这难道是我们的本意吗?
吕文清:我觉得且喜且忧。令人鼓舞的是,终于要对日渐偏离教育本质的特长生加分问题开刀了,这无疑对减轻学生负担、优化素质教育环境、调节特长生培养方向及家教市场的引导产生重要影响,应该说是关键性的举措。且喜,是此举可能把孩子们从“特长班”中解放出来,少了一份负担;且忧,是孩子们在各方面压力下可能会集中拼课业成绩,抛弃了“特长加分”,又有可能回归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原点。
王本中:对此举措我非常赞赏。这么多年来,大家关注特长生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围城里,不管是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还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都会在这种应试的束缚下走向异化。大家都盯着加分”,会使学生那种源于兴趣、进而成为志趣,最终成为一种志向的个性发展,演绎成为斤斤计较一分得失、实际上不公平的轨道上来。